望岳是唐代诗人杜甫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此诗通过对泰山的描写,抒发了诗人对泰山雄伟壮丽的赞叹之情,也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思考。
《望岳》是唐代诗人杜甫的代表作之一,大约作于公元759年(唐玄宗天宝八年)。这首诗描绘了泰山壮丽的景色,表达了诗人对泰山雄伟气势的赞叹,也抒发了诗人面对泰山时产生的感慨。
望岳原文: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第一句以设问句开篇,引出对泰山的疑问和赞叹。“岱宗夫如何”一句,诗人以疑问的语气发问,突出了对泰山壮丽景象的惊讶和赞叹。“齐鲁青未了”一句,诗人借用“齐鲁青未了”这一典故,形容泰山高耸入云,连绵不断,给人以无限遐想。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第二、三句写泰山的雄伟壮丽。“造化钟神秀”一句,诗人用“造化”这个词来形容泰山的形成,突出了泰山的自然之美。而“阴阳割昏晓”一句,诗人则是用“阴阳”这个词来形容泰山的日出日落,突出了泰山的雄伟壮观。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第四、五句写诗人登泰山时的感受。“荡胸生层云”一句,诗人用“荡胸”这个词来形容泰山之高,突出了泰山之高大。“决眦入归鸟”一句,诗人用“决眦”这个词来形容泰山之大,突出了泰山之辽阔。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最后两句写诗人登上泰山绝顶时的豪情壮志。“会当凌绝顶”一句,诗人用“会当”这个词来表达自己登上泰山绝顶的决心。“一览众山小”一句,诗人用“一览众山小”这个词来形容泰山之高,突出了泰山之雄伟。
《望岳》是一首赞美泰山雄姿的诗词。杜甫在游历齐鲁时,被泰山的雄伟壮丽所震撼,写下了这首诗。整首诗语言朴实,形象生动,感情真挚,表达了诗人对泰山的由衷赞叹和对人生的思考。
《望岳》是一首典型的山水诗,具有鲜明的唐诗风格。诗中没有华丽的辞藻,没有曲折的故事情节,也没有深奥的哲理,有的只是对泰山的真实描绘和对人生的深切思考。正是这种朴实无华、平淡天然的风格,使这首诗成为了一首脍炙人口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