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秀端午是清朝康熙时期诗人纳兰性德所作。这首诗描写了端午节的习俗,表达了诗人对端午节的喜爱之情。
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又长。
洒扫庭除净,艾蒲满堂香。
美人伤别绪,愁泪洒珠光。
粉黛不施朱,罗衣染泪黄。
屈子澄清誉,忠魂逐广浪。
年年吊屈原,名岂虚四荒。
正气冲长虹,逝川共渺茫。
哀哉届芳辰,知己竟尔亡。
屈氏有灵应识我,凭仗丹青芳。
端午节来到初夏,白昼越来越长。洒扫庭院除却尘垢,艾叶蒲草的香气弥漫全屋。美人为离别伤怀,愁泪似珠光闪闪。不描粉黛不施脂朱,罗衣沾染了泪水变得发黄。屈原高洁的声誉流传千古,忠贞的灵魂在广阔的水波中飘荡。年年祭奠屈原,他的名字在天下四海广为传唱。浩然正气如长虹一般,逝去的水流中多么渺茫。可悲啊,到了这样的美好时节,知己却已经逝亡。屈原有灵应该能认识我,凭借着丹青画布上的芳香。
这首诗描绘了端午节的习俗,表达了诗人对端午节的喜爱之情。诗歌中的“美人”是指屈原的妹妹屈原,她对屈原的死非常伤心,以至于“愁泪洒珠光”、“粉黛不施朱,罗衣染泪黄”。诗歌中还赞扬了屈原的品格,“屈子澄清誉,忠魂逐广浪”、“正气冲长虹,逝川共渺茫”,表达了诗人对屈原的敬仰之情。
整首诗既描写了端午节的习俗,又抒发了诗人对端午节和屈原的感情,是一首很有感染力的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