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钟山》是北宋政治家、文学家王安石于熙宁四年(1071年)游历钟山后所作的一首七言绝句,内容主要表达了王安石对钟山的赞美和敬仰之情。诗中,王安石高度赞扬了钟山的雄伟壮丽,并借钟山来表达自己对国家和人生的思考。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竹锁一窗青。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山不在于高大,只要有仙人在山中居住,它就会名声显赫。这句话既是对钟山仙境的赞美,也是对隐居山林高士的推崇。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水不在于深浅,只要有龙在水中,它就会灵验。这句话是对钟山泉水的赞美,也隐喻着钟山蕴藏着龙的气脉,是块宝地。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这句话引用自晋代诗人刘琨《赠从弟三首·其一》中的名句“斯是陋室,惟吾德馨”,意思是虽然这是一个简陋的房间,但是我的德行是芬芳的。这句话表现了王安石对清贫生活的不以为意,以及对自身德行的自信。
苔痕上阶绿,竹锁一窗青。
这句话描写了钟山的景色:苔藓在台阶上蔓延,竹子青翠欲滴,遮挡住了一扇窗户。这句话既是景物描写,也是对钟山宁静闲适的环境的赞美。
《游钟山》一诗不仅是一首描写钟山景色的诗歌,它也是一首抒发人生感悟的诗歌,具有较高的思想性和艺术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