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汉武帝时期,大司马大将军卫青与骠骑将军霍去病率军出征匈奴,取得辉煌胜利。汉武帝在甘泉宫劳军宴饮,席间,侍郎枚乘作《长歌行》献上,以歌颂卫霍的功绩。
诗中开头“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描绘了明媚的春光,象征着盛世景象。随后笔锋一转,“燕赵多佳人,美者颜如玉。”赞美了燕赵之地出美女,暗指卫青、霍去病都是燕赵豪杰。
接下来,“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感慨卫青、霍去病等将军为国捐躯,壮士们历经十年征战才得以班师回朝。
最后,“封侯非我意,但愿长相守。”表达了卫、霍功成名就,却不想封侯拜相,只愿与君王长相厮守的忠贞情感。
《长歌行》以优美的语言、丰富的意象,歌颂了卫青、霍去病的功绩,表现了汉武帝对他们的恩宠和赏识,也表达了将军们忠君爱国、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
背景:南北朝时期,北魏孝文帝拓跋宏迁都洛阳,推行汉化改革,政绩斐然。其间,拓跋宏南巡时,经过敕勒川,有感而发,创作了《敕勒歌》。
诗中开头,“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描绘了敕勒川的辽阔壮美,以及天空如同一座巨大的穹庐,笼罩着广阔的草原。
随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展现了草原的无边无际,以及悠闲自在的牛羊在草地上吃草的景象。
最后,“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以及对京城繁华的畏惧,宁愿留在这广阔的草原上。
《敕勒歌》以朴素的语言、生动的形象,描绘了敕勒川的壮美景象,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对草原生活的热爱,以及对京城繁华的畏惧心理。
背景:唐玄宗天宝十四年(755年),诗人张若虚因参加进士考试落第,心情失落,便乘船游览浙江的鉴湖。在湖中的一艘画舫上,他写下了这首《春江花月夜》。
诗中开头,“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描绘了春江与大海交汇的壮观景象,以及皓月当空,与潮汐相互辉映的美丽画面。
随后,“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写出江水与天空融为一体,一望无际,没有一丝尘埃,而一轮皎洁的明月高悬空中,显得格外明亮。
最后,“此时此夜难为情,入我相思门,知我相思苦。”表达了诗人此时此夜难以排遣的相思之情,以及希望能够有人理解自己的相思之苦。
《春江花月夜》以精美的语言、优美的意境,描绘了春江花月夜的美丽景象,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对爱情的渴望,以及对人生的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