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戍鼓断人行,秋边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翻译:
戍边的战鼓声把行人的脚步阻断,只有塞外归来的孤雁哀鸣不断。
秋露从今夜起变白变凉了,而故乡的月亮还是那么洁白明亮。
兄弟们都各自分散,不知还能不能再见上一面,音问全无。
寄出去的书信长期得不到回答,何况战争还未结束。
杜甫战乱中流离失所,弟兄分散,友朋沦落,愁绪满怀。时值秋日,他随友人在宜丰鸿门山暂住,山居夜深,一切寂静,只有秋夜的明月映照着他的小屋,诗人便情不自禁想起流散各方的兄弟们,触景生情写下了这首诗。
1. 首联“戍鼓断人行,秋边一雁声”,写戍鼓声响,行人绝迹,塞外雁鸣,一片萧瑟景象。这秋夜的塞外,一片苍茫寂静,只有戍鼓的响声在断断续续地传来,间或有一两只大雁从空中飞过,发出凄厉的鸣叫声。这首诗的开头,就制造了一个凄凉悲壮的气氛,为全诗定下了基调。
2. 颔联“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写秋夜露白,故乡月明,抒发了诗人思乡怀人之情。杜甫久居边塞,对故乡充满了思念。这首诗的颔联,写出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诗人用“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两句诗,描绘了秋夜的景象,也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3. 颈联“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写诗人兄弟分散,音信不通,对亲人的担忧之情。杜甫的兄弟们都流散各地,不知他们的死活。这首诗的颈联,写出了诗人对亲人的担忧之情。诗人用“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亲人的担忧之情。
4. 尾联“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写诗人给兄弟们寄信,但长期得不到回音,对战争的厌恶之情。杜甫的兄弟们都在战乱中失散,音信全无。这首诗的尾联,写出了诗人对战争的厌恶之情。诗人用“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战争的厌恶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