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诗是南朝诗人鲍照的作品,创作于南朝刘宋时期。当时,刘宋政权内忧外患,统治阶级内部矛盾重重,社会动荡不安。鲍照亲身经历了这一段历史,对当时的社会现实有着深刻的认识和感受。他以敏锐的观察力和犀利的笔锋,创作了这首杂诗,对黑暗的现实进行了无情的揭露和辛辣的讽刺。
杂诗共四首,每首四句,共十六句。全诗语言凝练,形象生动,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和艺术感染力。
俯仰自得,游心太玄。嘉宾罕至,鼓琴读书。
兀兀穷年,谁与为欢?
麋鹿共游,吾道荒芜。
这首诗写诗人隐居山林,与麋鹿为伴,过着清贫淡泊的生活。他虽然生活清苦,但内心却是富足的。他独自一人,悠然自得,在太玄之境中遨游。他很少有客人来访,但他却并不感到寂寞。他抚琴读书,怡然自得。他虽然孤独,但并不感到荒凉。他与麋鹿为伴,乐在其中。
晨鸡始鸣,忧心悄悄。仰视浮云,知我断肠。
人生几何,忧患掺半。
且乐今朝,吾道荒芜。
这首诗写诗人对人生无常的感慨。他一早醒来,听到鸡鸣,就觉得忧心忡忡。他抬头仰望浮云,就像看到自己的心绪一样。他觉得人生短暂,忧患重重。但他并不因此而消沉,他及时行乐,珍惜今朝。他也并不感到荒凉,因为他有自己的信仰和追求。
南山幽谷,无闷忘忧。烟云出没,林壑萧疏。
帝乡渺邈,关山阻修。
荒芜吾道,谁与为谋?
这首诗写诗人隐居山林,过着清幽淡雅的生活。他忘却了尘世的烦恼,悠然自得。他喜烟云出没,赏林壑萧疏。他虽知帝乡遥远,关山阻隔,但也并不因此而感到荒凉。他觉得自己的道路艰辛,却找不到志同道合的人一起谋划。
息影山林,归耕东皋。之子于归,言笑晏晏。
遥瞻府县,道路悠悠。
吾道荒芜,谁与为徒?
这首诗写诗人的归隐生活。他隐居山林,耕种东皋,生活简单而快乐。他的儿子和儿媳也回到了他的身边,他们在一起欢声笑语,其乐融融。他遥望着远处的府县,觉得道路漫长而遥远。他觉得自己的道路艰辛,却找不到志同道合的人一起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