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寻常岁月诗寻常”出自苏轼的《送安惇秀才赴礼部试》。
全诗如下:
细雨斜风作晓寒,淡烟疏柳媚晴滩。入淮清洛渐漫漫。少年辛苦终有望,莫负龙泉宝剑丹。书成换取百千官。他日若到扶桑国,缣素题诗寄海山。
只是寻常岁月,诗也写得很平常。
诗中的“寻常岁月”是指普通的、平常的日子,也是诗人苏轼当时所处的时代。而“寻常诗”是指写普通、平常生活的内容的诗歌,即平易而朴实的诗歌。
苏轼在这首诗中,以清新淡雅的笔触,描绘了初春时节,细雨斜风、淡烟疏柳的景色,营造出一种宁静、祥和的氛围。接着,诗人写自己即将远赴洛阳参加礼部考试,表达了对未来的憧憬和希望。最后,诗人以“他日若到扶桑国,缣素题诗寄海山”来表达自己对好友的祝福和期望。
全诗语言朴实无华,却又不失生动形象,充分体现了苏轼的诗歌风格。而“只是寻常岁月诗寻常”这一句,更是体现了诗人对生活、对诗歌的热爱。
对于苏轼来说,生活就是由一个个普通的、平常的日子组成的。而诗歌,就是他对这些日子的记录和感悟。他并不刻意去追求华美的辞藻和生僻的典故,而是用最朴实、最自然、最真挚的语言,来描绘他所看到的、听到的和感受到的那些生活中最平凡、最琐碎的事情。
正因为如此,苏轼的诗歌才显得如此亲切、如此真实、如此感人。也正因为如此,他的诗歌才能够跨越时空,与不同时代、不同经历的读者产生共鸣。
“只是寻常岁月,诗也写得很平常”,这一句诗,既是苏轼对自己的诗歌风格的描述,也是他的人生态度的写照。他热爱生活,热爱诗歌,也热爱那些最平凡、最琐碎的事情。他用诗歌来记录自己的生活,也用诗歌来表达自己的感情、自己的思想和自己的价值观。
苏轼的这一句诗,不仅让我们看到了诗人对生活和诗歌的热爱,也让我们看到了诗歌的另一种可能性。诗歌不一定要华丽、奇特、高贵,它也可以是平淡的、朴实的、甚至是琐碎的。只要它能够真实地反映生活,表达诗人的真情实感,那么它就是一首好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