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熹的春日诗题为:“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美好春日里,诗人在泗水边踏青赏花,满目春光,春意盎然。诗人随性地欣赏着春天的景色,领略到春风拂面的轻柔,认出万物欣欣向荣,百花争艳都是春的使者。
诗题中的“泗水”是指流经山东曲阜的泗河,是儒家文化的发源地之一。朱熹是南宋时期著名的理学家,他曾多次到曲阜讲学,对儒家文化有深入的研究和理解。
“胜日”是指美好晴朗的日子,“寻芳”是指寻找香花。泗水滨是泗河边,是一个风景秀丽的地方。诗人选择在这样一个美好的春日里到泗水边踏青赏花,充分体现了他对春天的喜爱和对自然风光的欣赏。
“无边光景一时新”一句,描绘了春日里生机盎然,万物更新的景象。“等闲识得东风面”一句,表现了诗人对春风的敏感和对春天的热爱。“万紫千红总是春”一句,则总结了春天的特点,点明了春天是万物生长的季节,也是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季节。
朱熹的春日诗题,展现了春日里迷人的风光和诗人对春天的热爱,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儒家文化的发源地——泗水的敬仰和对儒家文化的热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