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熹的春日诗题为《春日》,是其于宋孝宗淳熙八年(1181年)春游武夷山时所作。全诗如下: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淳熙八年(1181年)三月,朱熹因病辞官,回到家乡福建建阳休养。一日,他与友人同游武夷山,途中见春光明媚,景色怡人,遂有感而作此诗。
诗歌第一句“胜日寻芳泗水滨”,点明了诗人游览的地点和时间。泗水是武夷山的一条河流,诗人选择在春光明媚的日子里到泗水河畔寻芳赏花,可见其对春天的热爱。
诗歌第二句“无边光景一时新”,描绘了春天的大好风光。诗人用“无边”二字形容春天的景色无边无际,用“一时新”三字形容春天的景色焕然一新,给人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
诗歌第三句“等闲识得东风面”,写出了诗人对春风的体悟。诗人说,他轻而易举地就认出了东风的面目,这说明他与春风是老朋友了。
诗歌第四句“万紫千红总是春”,写出了诗人对春天的赞美。诗人用“万紫千红”来形容春天的色彩,用“总是春”来赞美春天的生机勃勃。
全诗语言清新流畅,意境优美,充分展现了朱熹对春天的热爱和对大自然的赞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