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熹的诗《胜日》出自《朱子全书·卷三十四·诗类·咏物·杂咏》,诗云: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这首诗写于朱熹晚年,是他隐居南岳衡山期间的作品。诗歌以优美的语言,描绘了春日郊游的美好景象,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赞叹。
朱熹生活在南宋时期,当时社会动荡,战乱不断。朱熹本人也经历了多次战乱,流离失所,饱经沧桑。在这颠沛流离的生活中,朱熹深切地体会到了人生的无常和世事的变幻。
与此同时,朱熹也非常热爱生活。他喜欢游山玩水,观察自然。在他看来,大自然是美好的,它可以让人忘记烦恼,获得心灵的慰藉。
正是在这种背景下,朱熹写下了《胜日》这首诗。
诗歌开头两句,写诗人春日郊游的情景。“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诗人选了一个美好的春日,到泗水河边游玩。泗水河是济水的一条支流,发源于泰山,流经山东、河南两省,最后注入黄河。泗水河两岸景色秀丽,是文人雅士喜爱的游览之地。
诗人来到泗水河边,放眼望去,只见无边无际的春光,焕然一新。东风吹拂,万物苏醒,花红柳绿,生机勃勃。诗人被这美丽的景色所陶醉,不禁感叹道:“无边光景一时新。”
诗歌后两句,写诗人对春天的感悟。“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诗人看着眼前的春光,突然领悟到了东风的面貌。东风是春天的使者,它温柔而细腻,轻柔而缠绵。它吹拂大地,带来温暖和希望。
诗人认识了东风的面貌,也明白了春天的本质。原来,春天就是万紫千红,生机勃勃的景象。春天是充满希望的季节,它代表着新的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