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岳》赏析
杜甫的《望岳》创作于公元754年(唐玄宗天宝十三年)春,当时杜甫客居齐鲁。这首诗是杜甫东游齐鲁时,路过泰山时所作。泰山,古称岱宗,是中国五岳之首,地处山东省中部,高耸入云,气势磅礴,历来为人们所仰慕。
《望岳》全诗只有四句,二十个字,但意蕴深远,气象壮阔,充分展现了泰山的高大雄伟和博大精深,也表达了诗人对泰山的敬仰之情。
第一句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岱宗夫如何?”一句,开门见山,直抒胸臆,以设问的语气,表达了诗人对泰山的高度赞叹和仰慕。
“齐鲁青未了”一句,描写了泰山的连绵起伏和高耸入云。诗人站在泰山脚下,放眼望去,齐鲁大地一片青翠,看不到边际。“青未了”三个字,既写出了泰山的广阔无边,也写出了诗人登山的艰难险阻。
第二句
造化功与君,聊寓名山宿。
“造化功与君”一句,赞美了泰山的雄伟壮丽是造化之功,是自然界伟大的杰作。“聊寓名山宿”一句,表达了诗人能够在泰山脚下住宿,感到无比的荣幸。
第三句
云开复雨闭,雾合又朝开。
“云开复雨闭”一句,描写了泰山的天气瞬息万变,晴雨交加。诗人站在泰山脚下,抬头望去,只见云雾缭绕,一会儿云开日出,一会儿雨闭天阴。
“雾合又朝开”一句,描写了泰山上的雾气时聚时散,变化莫测。诗人站在泰山脚下,时而被雾气笼罩,时而雾气散去,眼前豁然开朗。
第四句
岩扉松径小,天险构絷回。
“岩扉松径小”一句,描写了泰山上的山路崎岖难走。“岩扉”是指山洞的入口,这里代指山上的险要之处。“松径小”是指山上的小路,曲折狭窄。
“天险构絷回”一句,描写了泰山上的山势险峻,道路崎岖。诗人站在泰山脚下,抬头望去,只见山势蜿蜒曲折,道路盘旋回绕,令人望而生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