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春天里,诗人登上高处纵目远眺,看见的是战乱后国家破碎山河依旧的景象,而城中荒废多日的春草已经长得非常茂密。触景伤情,诗人联想到国破家亡的惨状,不禁感动得落泪。诗人想到自己远在千里之外,而家人却不知生死,就感到万分焦虑。白发已经很多,用发簪都挽不住了,这是忧心过度的表现。
全诗以景物描写开头,饱含深厚的情感,然后以情感为线索展开描绘,层层深入,展现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和对亲人的思念之情,表现出一种沉郁悲凉的基调。
此诗是杜甫于757年(唐肃宗乾元二年)自华州(今陕西华县)西渡秦岭,出散关往奉天(今陕西乾县)途中因思念家园而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