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于自己的土地,安于自己的职业。形容生活安定、满足。
《孟子·梁惠王上》:“昔者有馈生鱼于郑子产,子产使厨人畜之池。池鱼相与戏,游从容,是鱼乐也。诸大夫观之,皆曰:‘既入于池,则为鱼矣。出游从容,是鱼乐也。’子产曰:‘不然,是鱼之乐也。’鱼相忘于江湖,人相忘于道术。”赵岐注:“安土乐业,谓鱼也。”
1. 农民们安土乐业,过着幸福的生活。
2. 经过多年的努力,老王在城里买了房,一家人都安土乐业。
3. 只有安土乐业,社会才能长治久安。
春秋时期,郑国大夫子产治理郑国有方,人民安居乐业。有一天,有人送子产一条生鱼,子产让厨师把它养在池塘里。池塘里的鱼和这条生鱼一起玩耍,游得非常从容快乐。郑国的其他大夫看到后,都说:“这条鱼既然住到了池塘里,就成了池塘里的鱼了。它游得从容快乐,说明它很开心。”子产说:“你们错了,这条鱼开心是因为它本来就喜欢在水里生活。”正所谓“鱼相忘于江湖,人相忘于道术。”
安土乐业——业精于勤——勤能补拙——拙政在民——民不聊生——生民涂炭——炭疽热病——病入膏肓——肓人瞎马——马不停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