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居首诗》是清朝诗人高鼎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创作于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的初春。高鼎当时在浙江钱塘做官,这首诗是他对春天农村景象的描写。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这首诗通过对农村春天美景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乡村生活的热爱和向往。尤其是对儿童放风筝的描写,更是充满了童趣和生机。
诗歌第一句就点出了时间和地点:二月天,农村。第二句描写了春天的美景:草长莺飞,杨柳依依。此处运用了拟人手法,将杨柳比作“醉”了,突出了春风拂面的轻柔舒爽,也体现了诗人对春天的喜爱之情。
第三句描写了农村的学堂生活:学童们早早放学回家了。这说明了当时农村的学堂教育是很重视的,也是很普及的。
第四句描写了放风筝的情景:学童们趁着东风劲吹,兴致勃勃地放起了纸鸢。这一句把读者带入了儿童放风筝的场景中,仿佛能看到他们欢快的身影和脸上的笑容。
这首诗语言清新自然,意境优美,充满了盎然春意。诗人用笔墨描绘了农村春天的一幅画卷,也表达了他对乡村生活的热爱和美好的憧憬。
《村居首诗》是一首脍炙人口的诗作,也是清代诗歌中的精品之一。它不仅对当时的农村生活做了真实的描绘,也体现了诗人热爱农村生活的思想感情。诗歌的艺术技巧也是很成熟的,语言清新自然,意境优美,充满了盎然春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