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张九龄感遇的诗的意思?

首页

张九龄感遇的诗的意思?

张九龄其人

张九龄,字子寿,唐朝韶州曲江县(今广东韶关)人,著名诗人、宰相。出生于仕宦之家,自幼聪颖过人。唐中宗景龙年间进士及第,曾任翰林学士、侍御史、中书侍郎等职。开元二十三年(735年),张九龄拜相,成为唐玄宗的宰相。在任期间,他励精图治,改革弊政,深受百姓爱戴。唐玄宗天宝十五年(756年),张九龄因病罢相,退居蓝田(今陕西蓝田)。天宝十四载(755年)安史之乱爆发后,唐玄宗逃往四川,张九龄奉命镇守江陵(今湖北江陵)。唐肃宗至德元年(756年),张九龄病逝于江陵,享年六十五岁。

《感遇十二首》创作背景

《感遇十二首》是张九龄最著名的诗作之一,创作于他罢相之后。当时,唐玄宗沉迷于声色,朝政日益腐败。张九龄忧心忡忡,对国家的前途感到担忧。他在《感遇十二首》中抒发了对时局的感慨,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关切。

《感遇十二首》第一首

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

欣欣此生意,自尔为佳节。

谁知林栖者,闻风坐相悦。

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诗中,张九龄以兰花和桂花来比喻君子,赞美他们高洁的品格。他认为,君子应该像兰花和桂花一样,不为外界的浮华所迷惑,始终保持自己的本心。这首诗也表达了张九龄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感遇十二首》第二首

兰摧玉折因风逝,桂朽兰摧复几时。

精卫衔木填沧海,鹏抟弱翅挂扶摇。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感遇十二首》第三首

道丧礼崩漫宇内,圣哲默无声。

六艺不复存,七教空虚名。

圣哲固难知,绝学固难明。

道德不可兼,众说固难凭。

《感遇十二首》第四首

悲风易回海,怒涛难却天。

世界人无地,空余老怀然。

往岁小东阁,今宵大散筵。

群贤尽星散,永叹碧云天。

诗中,张九龄表达了对往昔美好时光的追忆和对如今世态炎凉的感慨。他认为,当今的社会已经没有了容身之地,只有无限的感慨和忧伤。他怀念过去那些贤能之士,感叹他们如今已经星散各方。这首诗表现了张九龄的孤独和落寞,也表达了他对国家前途的担忧。

《感遇十二首》第五首

世道苟如此,人情亦安能。

良辰在何许,欢悦不可逢。

衣袂乍飘风,颜色俄改容。

人生半百功,半归幽壤中。

诗中,张九龄进一步抒发了对世道人心的感慨。他认为,当今的世道已经如此黑暗,人情也变得冷漠。他感叹时间流逝之快,美好的时光已经一去不复返。他回首自己半生的功绩,感叹大半已经归于尘土。这首诗表现了张九龄对人生的思考,也表达了他对时间的惋惜。

《感遇十二首》第六首

感物怀幽兴,聊歌寄馀情。

送客南山暮,遥知夜雨声。

入深渐无声,乘月向云生。

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

诗中,张九龄描写了黄昏时分送客南山的情景。他一边送客,一边吟诗作赋,抒发自己的幽思。他听到夜雨淅淅沥沥地下着,感到更加清冷。他乘着月光,继续向云中走去。他看到池塘里生出了春草,园柳上传来了鸟鸣声,感到一丝春意。这首诗表现了张九龄的细腻情感和对大自然的热爱。

《感遇十二首》第七首

危邦不入乱邦不居,天下何殊未行而知。

事君数十年,始得解严威。

西归到秦陇,一去十年馀。

桑柘虽依旧,初心竟衰微。

诗中,张九龄表达了对乱世的厌倦和对故乡的思念。他认为,当今的社会已经一片混乱,已经没有了容身之地。他回想起自己多年来在朝廷为官的经历,感叹自己终于摆脱了严酷的统治。他回到秦陇故乡,已经过去了十多年。虽然桑柘依旧,但自己的初心已经衰微了。这首诗表现了张九龄的政治理想和对故乡的眷恋。

《感遇十二首》第八首

处身适事贵无心,道由性至非由人。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

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诗中,张九龄阐述了自己的处世哲学。他认为,为人处世应该顺应自然,不要刻意追求名利。他认为,大道是自然而来的,不是人为能够强求的。他感叹世事变幻无常,人事有代谢,古往今来都是如此。他认为,江山留下胜迹,后人应该继承前人的事业,继续前进。他赞扬那些为了国家而赴汤蹈火,不顾个人安危的人。这首诗表现了张九龄旷达豁达的胸襟和对国家前途的关切。

《感遇十二首》第九首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山河虽异域,日月光华同。

诗中,张九龄表达了对时局的担忧和对亲人的思念。他看到春花盛开,却忍不住流泪,因为想到国家正处于危难之中。他听到鸟鸣,感到心惊,因为想到自己和亲友已经离别多年。他感叹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表达了自己对亲人的思念。他虽然已经白发苍苍,但仍然关心国家大事,希望为国家尽一份力。他认为,虽然山河不同,但日月的光华却是相同的,表达了自己对国家统一的向往。这首诗表现了张九龄爱国爱家的情怀和对国家前途的关切。

《感遇十二首》第十首

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禽。

独有宦游人,偏惊物候新。

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滨。

芜城离别后,忆君天一方。

诗中,张九龄描写了岁末时节的景象。他看到天边的霜雪已经消融,寒禽在空中飞翔。只有那些在外宦游的人,才对物候的变化特别敏感。他想起远方的鸿雁,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飞到江湖秋水之滨。他怀念远方的朋友,感叹相隔千里,无法相见。这首诗表现了张九龄对亲友的思念和对故乡的眷恋。

《感遇十二首》第十一首

孤云将野鹤,岂向人间住。

莫买沃洲山,时人已知处。

岚气清葱葱,流水绿悠悠。

正当陶隐居,便可

热门工具

Copyright© 名字网-专业婴儿宝宝起名网站!闽ICP备202200016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