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张仁愿写的诗是什么意思?

首页

张仁愿写的诗是什么意思?

张仁愿的诗作背景

张仁愿(604年-684年),字士安,小字万善,汉族,魏州魏县(今河北魏县)人。隋朝统计官张子信之子,唐初名将,曾大破突厥,降服契丹,为盛唐名将之一。

张仁愿诗作《闻鹄》

《闻鹄》是唐朝名将张仁愿创作的一首诗。这首诗是张仁愿在一次出征的途中,听到天鹅的叫声后有感而发而作。

全诗如下:

云间万里送将归,

塞外风高思转悲。

北地雁行犹未断,

南天鹄唳正堪危。

马上乡心知不尽,

楼头月色最相宜。

莫辞更作边城苦,

少小从来未识危。

《闻鹄》的诗义

诗的首句,“云间万里送将归”,写出了诗人出征的艰辛和漫长。

第二句,“塞外风高思转悲”,写出了诗人身处塞外的悲凉和孤独。

第三句,“北地雁行犹未断”,写出了北方大雁还没有飞完,说明诗人已经到了边塞。

第四句,“南天鹄唳正堪危”,写出了南方天鹅的叫声,让诗人感到担忧。

第五句,“马上乡心知不尽”,写出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

第六句,“楼头月色最相宜”,写出了诗人在边塞的思念之情。

第七句,“莫辞更作边城苦”,写出了诗人不惧怕边塞的艰苦。

第八句,“少小从来未识危”,写出了诗人从小就习惯了艰苦的生活。

这首诗通过对天鹅的叫声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和对边塞艰苦生活的感慨。

热门工具

Copyright© 名字网-专业婴儿宝宝起名网站!闽ICP备202200016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