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怀民的诗作中,有一首比较著名的作品是《念奴娇·过洞庭湖》,也是大家熟悉的代表作品,这首词创作于宋神宗熙宁七年(1074年)张怀民知岳州之时,他率领官民修筑堤坝,以防范洞庭湖洪水泛滥。这首词是张怀民亲历了洞庭湖的壮丽景色而写,也是对当地民情的写照,写出了洞庭湖的浩瀚无垠、波澜壮阔之美。
这首词共有十段,每段三句,共三十句。词的开头两句是:“洞庭湖,洞庭湖,八月秋高风怒号。”诗人站在湖边,放眼望去,只见洞庭湖波涛汹涌,风吼浪啸,一派惊心动魄的景象。作者用“怒号”两字,把狂风大作和惊涛拍岸的声音描绘得淋漓尽致,可见洞庭湖的浩瀚和力量。
接着诗人用一连串的形容词来描绘洞庭湖的壮观和美丽:“银涛雪浪翻天涌,雷霆万钧震地吼。”“风卷巨浪排山来,层层叠叠如山倒。”“水天相接,一色苍茫,不见人迹。”这些诗句形象生动地刻画了洞庭湖的磅礴气势和壮丽景色,让人感到震撼。
随后诗人笔锋一转,写到了洞庭湖两岸的渔民和农家:“渔舟唱晚,炊烟袅袅,一派祥和景象。”“稻花香里说丰年,九月九日菊花开。”这些诗句描绘了洞庭湖周边人们的生活景象,表现了他们安居乐业、丰衣足食的幸福生活。
最后,诗人抒发出自己的感慨:“洞庭湖,洞庭湖,千古江山一梦游。”“人生如梦,世事无常,唯有洞庭湖依然故我。”这些诗句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以及对人生的感悟。
这首词语言雄浑豪放,气势磅礴,意境辽阔空旷,充分展现了洞庭湖的雄伟壮丽和诗人丰富的情感。它也被认为是张怀民的代表作之一,经常被人们传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