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在唐玄宗开元二十年(732年)离开四川,初入长安,并在当时声名显赫的人物贺知章的引荐下,得见唐玄宗,并得到皇帝赏识。那时李白喜出望外,意气奋发,诗兴勃发,写了不少诗篇,但并不如意,最后不为皇帝重用,愤然离开长安。次年隐居在徂徕山,过着采药、砍柴的生活。但李白内心并不甘于沉寂,他仍想得到皇帝的赏识和重用。
开元二十四年(736年)春,李白从徂徕山回到长安,参加科举考试,并以优异的成绩考中。但唐玄宗因故没有任用他,李白又失望地离开长安。
李白离开长安后,先到洛阳,后又漫游各地,并在山东兖州认识了汪伦。汪伦是位隐士,他生活在沂水河畔,喜爱诗歌。他听说李白来到兖州,便亲自到城外迎接,并热情地款待了李白。汪伦知道李白喜欢饮酒作诗,便为他准备了美酒佳肴,还请来了当地的名士与李白一起吟诗作赋。
李白在汪伦家住了几天,与汪伦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临別时,李白写下了《赠汪伦》这首诗来表达对汪伦的谢意和怀念之情。
《赠汪伦》全诗只有四句,语言朴实无华,但感情真挚,意境优美。
第一句“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写李白乘舟将要离开汪伦家时,忽然听到岸上传来踏歌声。踏歌是指一边唱歌一边踏着拍子,是一种民间歌舞形式。李白听到踏歌声,便知道是汪伦与送行的朋友们在唱歌,于是便停下船,上岸与他们话别。
第二句“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写李白与汪伦依依惜别,汪伦一直把李白送到桃花潭边。桃花潭是一个风景优美的湖泊,潭水清澈见底,潭边桃花盛开,美不胜收。李白面对桃花潭美丽的景色,不由得想起汪伦对自己的深情厚谊,于是便吟出了这句诗。
第三句“李白乘舟已远行,忽闻岸上踏歌声”,写李白乘舟离开桃花潭后,又听到了岸上传来踏歌声。李白听到踏歌声,便知道是汪伦与送行的朋友们还在唱歌,于是便回头向他们挥手告别。
第四句“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与第二句相呼应,再一次表达了李白对汪伦的谢意和怀念之情。
《赠汪伦》这首诗语言朴实无华,但感情真挚,意境优美,是一首脍炙人口的名诗。这首诗不仅表达了李白对汪伦的谢意和怀念之情,也表达了李白对美好友谊的向往和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