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塞,属于唐诗中的一种,主要描写边塞景物、将士风貌和征戍生活的诗歌。出塞是唐诗的一个重要题材,也是唐诗中最具有代表性的题材之一。
出塞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昌龄的作品。王昌龄生于盛唐时期,经历了开元、天宝、至德三朝。他一生仕途坎坷,屡遭贬谪,但始终怀有强烈的爱国热情和远大的抱负。这首诗是王昌龄在安史之乱期间写的,当时唐朝军队正在与叛军激战,王昌龄被派往边塞督战。
出塞这首诗共四句,二十个字,语言简洁明快,意境深远。全诗如下: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诗歌首句写出了边塞的悠远辽阔和历史沧桑感,秦汉时期明月照耀下的边关,万里长征的将士至今未归。第二句写出了边塞将士的英勇无畏,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这句诗中的龙城飞将指的是汉朝名将卫青,他曾率军多次击败匈奴,收复河套地区。诗人借用了卫青的典故,表达了对唐朝将士的期望,希望他们能够像卫青一样,击败叛军,收复失地。
出塞这首诗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将秦汉时期边关的稳定与唐朝边塞的战乱形成对比,突出了唐朝将士的艰苦卓绝。诗歌还运用了借代的手法,将卫青比作龙城飞将,表达了对唐朝将士的期望。
出塞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唐朝将士的赞颂和对收复失地的期望。诗歌语言简洁明快,意境深远,是唐诗中的一首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