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李白被永王李璘邀请入幕登记,月余即弃职归东吴,渡江临川,转九江,30岁置舟于洞庭,纵浪游历湘江以南。后王命诏回,又下扬州,重至金陵,于46岁东游江、淮,纵情豪饮,飘飘放达,被汉阳太守强硬留置太守幕中。后又闻永王出兵韦州,叛乱。李白自感大祸将至,决计离汉阳溯江而东。舟初行七日,到江陵,旋即又由大江入三峡,沿滩驶登,至白帝城。次晨,早起登舟东下,写下《早发白帝城》一诗,悲愤而激楚。
李白的诗篇借用刘备入蜀的典故,抒发郁抑不平的感情。他过去原想匡时济世,却遭到排斥,如今又要颠沛流离,“三年得一第,万里独当关”,而今又被放逐江外。他为唐朝败亡,为昏庸残暴的统治者痛心疾首,自己一腔热忱难以伸展,只能借酒消愁。生命有涯,江水无穷,想起刘备悲惨结局,他发出了“朝辞白帝彩云间”的感慨。
《早发白帝城》是一首写景抒情诗。诗的开头两句“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写诗人早上离开白帝城,船行一日,已到达千里之外的江陵。诗人用“朝辞”二字,说明他起得很早,用“彩云间”三字,形容白帝城周围的景色非常美丽。用“千里江陵一日还”一句,写出了长江水流湍急,船行迅速。诗的中间两句“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写诗人在船上听到两岸猿猴的叫声此起彼伏,而他的轻舟却已经越过了万重青山。诗的最后两句“巴国暗销风雨来,片帆何处系风绠”,写诗人感到巴国的天气阴沉,风雨欲来,不知道他的小船该停泊在什么地方。
这首诗语言生动,形象鲜明,感情真挚,意境优美,是一首脍炙人口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