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诗词歌赋中,有许多赞美母亲的诗。这些诗往往饱含深情,表达了对母亲的爱戴、感激和尊敬。
这首诗写一位母亲为即将远行的儿子缝制衣服,表达了母亲对儿子的深切关怀和不舍。诗中“寸草心”比喻儿女对母亲的孝心,“三春晖”比喻母亲对儿女的恩情。诗句“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表达了儿女对报答母亲恩情的无力和愧疚。
慈乌尚反哺,羔羊犹跪乳。谁言儿女大,孝道自然无。
这首诗写慈乌和羔羊懂得反哺和跪乳,以此来说明儿女应该孝顺父母。诗句“谁言儿女大,孝道自然无”表达了诗人对那些不孝顺父母的儿女的谴责和不满。
这首诗与孟郊的《游子吟》十分相似,但表达的情感更加细腻。诗中“临行密密缝”和“意恐迟迟归”写出了母亲对儿子的细心关怀和不舍。“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表达了诗人对母亲恩情的感激。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这首诗写唐朝安史之乱期间,官吏到石壕村抓壮丁,老妪为了保护孙子,主动请缨代替儿子去服徭役。诗中“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犹得备晨炊”写出了老妪的坚强和对孙子的爱。这首诗也表达了对战争的谴责和对人民疾苦的同情。
慈母在堂,不遵母训,肆意悖态,不仁不孝,饱食终日,无所用心。终日念子,废寝忘餐。母氏闻之,泣涕涟涟。徒呼奈何,儿不早还。母氏思念,死於今年。
这首诗写一位不孝顺母亲的儿子,最终导致母亲去世。诗中“慈母在堂,不遵母训,肆意悖态,不仁不孝”写出了儿子对母亲的忤逆不孝。“徒呼奈何,儿不早还”表达了儿子对母亲去世的愧疚和后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