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诗最后一句的意思是:诗人将一切的烦心事都随着春水流走了,表达了诗人豁达洒脱的生活态度。
《杂诗》是唐代诗人杜甫所作的一首七言绝句,全诗如下: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这首诗是杜甫在唐肃宗乾元二年(759年)春,得知收复蓟北的消息后写下的。当时,杜甫正在四川夔州(今重庆奉节)任职,听说朝廷收复了蓟北,他非常高兴,立刻写下了这首诗。
诗的首句“剑外忽传收蓟北”,写出了诗人听到收复蓟北的消息时的惊讶和激动之情。蓟北是安史之乱的爆发地,朝廷收复蓟北,意味着安史之乱即将平定,国家将要恢复和平。
诗的第二句“初闻涕泪满衣裳”,写出了诗人听到这个消息后喜极而泣的情景。杜甫是一个忧国忧民的诗人,他一直为安史之乱而感到忧虑。现在,朝廷收复蓟北,他终于可以松一口气了。
诗的第三句“却看妻子愁何在”,写出了诗人看到妻子和孩子为他高兴而感到欣慰。杜甫的妻子和孩子一直跟着他颠沛流离,生活非常艰苦。现在,安史之乱即将平定,他们终于可以过上安定的生活了。
诗的第四句“漫卷诗书喜欲狂”,写出了诗人喜不自胜的心情。杜甫是一个爱读书的人,他有很多诗书。现在,他高兴得把诗书都卷起来了,准备回家乡去。
诗的第五句“白日放歌须纵酒”,写出了诗人想纵情歌唱和喝酒的愿望。杜甫是一个喜欢喝酒的人,他也喜欢唱歌。现在,他高兴得想要放声歌唱,也要大口地喝酒。
诗的第六句“青春作伴好还乡”,写出了诗人想要回到家乡的迫切心情。杜甫已经离开家乡十多年了,他现在非常想回到家乡去看一看。
诗的第七句“即从巴峡穿巫峡”,写出了诗人回去的路线。杜甫从巴峡出发,经过巫峡,然后到达襄阳,最后再回到洛阳。
诗的最后一句“便下襄阳向洛阳”,写出了诗人到达洛阳后的打算。杜甫打算在洛阳住一段时间,然后再去拜见唐玄宗。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听到收复蓟北的消息后的喜悦之情,也表达了诗人想要回到家乡的迫切心情。诗的语言平实朴素,感情真挚,是一首非常好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