载诗为骨一词出自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全名为“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这首词是苏轼被贬黄州时,在中秋之夜写下的。词的上阕以豪放的笔调写出了作者对浩瀚宇宙的向往和对人生短暂的感慨。下阕转而抒写词人羁旅愁怀和对亲人的思念。全词情景交融,意境深远,是千古名作。
“载诗为骨”这句话中的“载”字有承载、容纳之意,“诗”字当然是指诗歌,“骨”字则比喻诗歌中的精髓。这句话的意思是:这首歌的词句里充满了诗歌的精髓,因而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一曲由苏轼亲自作词谱曲,历来受到人们的喜爱,在苏轼去世后仅数十年就已经流传很广了。明朝琵琶名家朱权为这首歌谱了曲,后来清朝的无名氏又填入新曲谱,形成更加脍炙人口的新版本。
载诗为骨一词出自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是说某一首歌词句里充满了诗歌的精髓,因而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这首词就是一首典型的载诗为骨的歌曲,它在词句里融入了诗歌的精髓,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