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杂诗十二首》是唐代诗人李绅的作品。李绅自幼目睹唐代藩镇割据、宦官专权,百姓痛苦的生活,遂发愤苦读,立志出仕报国。他认为诗歌应该反映现实并热情地歌颂太平盛世,所以他作了不少歌功颂德的诗篇。这首诗应该也是李绅描绘太平盛世。
傍晚来到东郊眺望,徘徊游移不知怎样才能有所依靠。
树树都是秋天的景色,山山都是夕阳的余辉。
牧人吆喝着牛群往回走,猎人带着猎获的野禽归家。
人们互相看着却无相识的人,只好独自长歌怀念《采薇》诗中的隐士生活。
这首诗描写了秋暮时分郊野的景象,表达了诗人萧瑟落寞的心情。
诗的前两句交代了诗人所在的背景和时间。“东皋薄暮望”点明了诗人身处郊野,而且是傍晚时分。这里的“皋”是指郊外的高地。“薄暮”是指傍晚日落时分。诗人站在高地上,眺望着远处的景色。
诗的第三句写出了诗人看到的景象。“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一句写出了秋日傍晚的景色。这里用了“皆”和“唯”两个字,表现出了诗人对眼前景色的细致观察。诗人看到的不仅是树木的秋色,还有山上的夕阳余晖。
诗的第四句写出了诗人听到的声音。“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一句写出了牧人和猎人在傍晚时分归家的情景。这里用了“驱”和“带”两个字,表现出了牧人和猎人的劳累。诗人听到的是牧人和猎人的吆喝声,还有牛群和野禽的叫声。
诗的第五句写出了诗人的心情。“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一句写出了诗人在傍晚时分郊野的孤独心情。这里用了“相顾”和“长歌”两个词,表现出了诗人的寂寞和感伤。诗人与人相对视也认不出是哪个,由此他想起了《采薇》诗中的隐士生活,并且他渴望过那种隐居的生活。
这首诗是一首抒情诗,诗人通过对秋日傍晚郊野景色的描写,表达了诗人萧瑟落寞的心情。诗歌语言优美,意境优美,表现手法也很巧妙,让人读后回味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