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诗其二是一首反映唐朝边疆风光的写景诗,也是诗人王之涣的代表作品之一。诗歌以简洁质朴的语言描绘了黄河东流、雁门关雄伟的风景,表达了诗人热爱祖国的壮志情怀和对边疆将士的赞美。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翻译:黄河从天边远远流来,消失在白云缭绕的山间。一片孤零零的城塞耸立在万丈高山之间。羌笛为什么吹出怨恨杨柳的曲调,那是因为春风根本吹不过玉门关啊。
这首诗表面上描绘的是边塞风光,但其实是以景色来抒发诗人的情感。诗人通过对边关风光的描写,表达了对边疆将士的赞美和对祖国壮丽河山的热爱。
诗歌赏析
这首诗的特点是语言质朴、形象鲜明,感情真挚,意境深远。诗人在诗中运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使诗歌更加生动形象。
诗歌的第一句“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描绘了黄河浩荡、远在天边的景象,以及一片孤城耸立在万丈高山之中的壮丽景色。这句话中,“远上”和“万仞”两个词语,突出了黄河的遥远和边塞城池的险峻。
诗歌的第二句“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以羌笛和杨柳、春风和玉门关的对比,来描绘边塞的荒凉和严寒。这句话中的“何须”二字,表示了诗人对羌笛的怨恨是多余的,因为玉门关外的春天根本就不能到来。
诗歌的第三句“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表达了诗人对戍边将士的赞美,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边疆荒凉寂寞的感叹。这句诗中,“不度”一词,突出了玉门关外春天的遥远和难以到达。
这首诗的主题思想是热爱祖国、赞美边疆将士的壮志情怀。诗人通过对边关风光的描写,表达了对祖国壮丽河山的热爱和对边疆将士的赞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