绮,音“qǐ”。
《杂诗》收录在《诗经》中,是春秋时期诗歌的总集,涉及题材非常广泛,有颂扬诗、讽刺诗、怨刺诗、田家诗等等,是劳动人民生活的折射。
在《诗经》中,绮有两层意思。
第一层含义,指一种丝织物,又被称为“锦绮”。绮是纺织品的名词,由彩色的丝织成,有花纹。
例如,《魏风·伐檀》:“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坎坎伐辐兮,置之河之侧兮……”这首诗描写的是伐檀人伐檀的景象,伐檀人用斧子砍伐檀树,伐下的檀木被放在河边。这首诗用“坎坎”两字来形容伐檀的劳累,用“置之河之干兮”、“置之河之侧兮”来形容伐檀人伐下的檀木放在河边。其中,“河干”指的是河岸,“河侧”指的是河边。
第二层含义,绮在古代还被比喻为美好的事物。《郑风·野有蔓草》:“野有蔓草,零露漙兮。有美一人,清扬婉兮。”这首诗描写的是春天野外蔓草丛生的景象,诗中以“野有蔓草,零露漙兮”来描写野外的景色,以“有美一人,清扬婉兮”来描写一位美丽女子的容貌和气质。其中,“清扬婉兮”指的是女子美好的容貌和气质。
因此,绮在《诗经》中的含义是丝织物和美好的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