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是故乡明,出自唐代诗人杜甫的《月夜忆舍弟》,全诗如下: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月是故乡明,灯是故乡亲。
人事多错杂,得意遂忘形。
何须冥冥中,指引使人清。
这首诗作于唐肃宗乾元二年(公元759年)重阳节,杜甫客居成都时。重阳节,又称登高节,古人有登高祈福,插茱萸、吃重阳糕、赏菊花的习俗。诗的前两句说,远在千里之外的兄弟,一定也在郊外登高赏月,可惜少了我这个在异乡漂泊的游子。后两句运用比喻,说远在他乡的诗人,就像迷失在黑暗中的人,而故乡的月亮就像夜空中的明灯,照亮了他的心田,指引着他回家的方向。
月是故乡明,这句诗的意思是,家乡的月亮总是比异乡的月亮更明亮。这是一种思乡之情,是对故乡的眷恋和向往。古人把月亮视为思乡的象征,在很多诗词中,都表达了对故乡月亮的思念之情。例如,李白的《静夜思》中说,“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这些诗句都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深切思念之情。
月是故乡明,这句诗还有一种含义,那就是故乡的一切都是美好的。在诗人的眼中,故乡的月亮是明亮的,故乡的灯光是温暖的,故乡的人情是亲切的,故乡的一切都是美好的。这是因为,故乡是生养我们的地方,是我们成长的地方,是我们最熟悉的地方。对故乡的思念,其实是对我们过去的美好生活的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