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山》背后的故事
《远山》是唐代诗人杜牧的一首五言绝句,其原文如下:
远山含黛,
回首碧波平。
几片白云飞,
尽入樵楼晴。
杜牧的人生经历
杜牧(803-852年),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文宗大和二年(828年)进士。初授宏文馆校书郎,又授淮南节度使幕僚。后历任监察御史、知制诰、湖州刺史、宣歙观察使、池州刺史、睦州刺史等职。杜牧是一个有才华的诗人,他的诗风清丽流畅,意境优美,语言生动活泼,颇受后人的推崇。
《远山》诗的创作背景
《远山》这首诗是杜牧在宣歙观察使任上所作。宣歙,即今安徽省宣城市和歙州市一带。杜牧在宣歙任上,政绩显著,深受百姓的爱戴。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当是天长日久的为官生活后的某一日,杜牧在游览山中时,有感而发,写下了这首诗。
《远山》诗的赏析
这首诗的前两句,描绘了远山含黛、碧波平的秀丽景色。诗人在远山和碧波之间,似乎看到了黛色的烟雾,这烟雾笼罩着远山,使得远山看起来更加朦胧和美丽。诗人的目光从远山转向碧波,碧波在阳光的照射下,波光粼粼,非常宁静。
诗人的目光从碧波转向白云,几片白云在山间飞舞,最终消失在樵楼晴中。樵楼是樵夫居住的地方,樵夫们在山区砍柴为生。樵楼晴,是指樵夫们砍完柴后,休息在樵楼上,享受着晴朗的天气。这句诗写出了樵夫们闲适的生活,也暗示了诗人对这种生活的向往。
这首诗的语言非常生动形象,意境非常优美,充分体现了杜牧的诗歌才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