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的《渔家傲》作于公元1084年(元丰七年),词句出自元代杨维桢的《东维子集》,全词如下:
秋月扬明辉 | 过江千尺波 |
见说巫山十二峰 | 不如梦里看 |
我欲乘风归去 | 又恐琼楼玉宇 |
高处不胜寒 |
苏轼的《渔家傲》是一首描写秋夜江上的景色的词。词的上阕写秋月的皎洁和江水的浩瀚。秋天的月亮高悬在天空,像一盏明灯照亮了大地,江水在月光的照耀下波光粼粼,像一块巨大的银色绸缎。
词的下阕写了诗人对梦中巫山十二峰的向往。巫山十二峰是长江三峡中的一处著名的风景名胜,以其险峻的景色而著称。诗人说巫山十二峰的美景胜过梦里的景色,可见他对巫山十二峰的喜爱之情。
词的最后,诗人表达了自己想乘风归去,但是又担心琼楼玉宇太高而寒冷。这句词表达了诗人对现实的不满和对理想世界的向往。
总之,苏轼的《渔家傲》是一首抒发秋夜江上之情的词,词中描绘的秋月、江水和巫山十二峰的景色都非常优美,诗人对梦中巫山十二峰的向往和对现实的不满也表达得非常深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