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701-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我国唐朝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他一生仕途坎坷,但诗歌创作却极其丰富,留下了三千多首诗歌,内容涉及政治、历史、社会、自然、人生等各个方面,对后世诗歌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右录李白诗》是指李白在唐玄宗开元二十四年(736年)奉诏入京后,由翰林学士张说、李邕等奉敕编录的李白诗歌集。这是李白生前唯一的官方诗歌集,收录了李白从早年到开元二十四年间的诗歌约300首。
李白入京后,受到唐玄宗的赏识,被召为翰林供奉。然而,李白恃才傲物,不拘礼法,经常与权贵发生冲突。在开元二十六年(738年),李白因得罪权贵而被唐玄宗赐金放还,从此过着隐居生活。
《右录李白诗》是李白诗歌创作的重要见证,也是研究李白生平和思想的重要资料。该诗集收录了李白早年游历各地时所作的诗歌,如《蜀道难》、《早发白帝城》、《梦游天姥吟留别》等,这些诗歌充分展现了李白豪迈奔放的诗风和丰富的想象力。
同时,《右录李白诗》也收录了李白入京后所作的诗歌,如《宫中行乐词》、《上云乐》、《清平调》等,这些诗歌反映了李白对宫廷生活的向往和对盛世太平的赞美之情。
《右录李白诗》是李白诗歌创作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历史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