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子吟》背景
《游子吟》是唐朝诗人孟郊所作的一首五言古诗,诗中表达了父母对远行儿子的思念和担忧之情。这首诗于唐贞元七年(791年)所作。孟郊原居湖北襄阳县东城,其时,其父在襄阳城西北的紫盖山左营兵校任职,孟郊赴考后,随父北上赴兵部参选,不久,一家人到了长安。后孟郊因应制举不第,又和父亲返回湖北襄阳。孟郊辞别父母、弟弟,独自西赴河阳(今河南孟县),准备奔赴长安应试。
《游子吟》诗词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游子吟》解释
> 这两句诗写出了母亲为儿子缝衣服的情景。母亲用手拿着针线,一针一线地缝着儿子的衣服,儿子身上穿着的衣服,都是母亲亲手缝制的。
-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 这两句诗写出了母亲对儿子深深的思念和担忧之情。母亲在儿子即将远行之际,为他密密地缝制衣服,她担心儿子在外漂泊,万一有什么意外,衣服坏了没人缝补。
-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 这两句诗是诗人感慨之语,意思是说,谁说子女的一点孝心,能够报答得了父母像春天阳光一样的恩情呢?这指的是母亲对儿子的恩情。诗人以“寸草心”比喻儿子的孝心,“三春晖”比喻父母的恩情。
总之,《游子吟》这首诗表达了父母对远行儿子的思念和担忧之情,以及儿子对父母的感激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