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子吟》是孟郊创作的一首七言古诗,这首诗作于唐宪宗元和六年(811年),孟郊时年约五十四岁。当时诗人客居长安,已经连续两年不见儿子,诗里表达了诗人对自己孩子的思念以及对孩子未来的期许。语言质朴真挚,感情真挚感人,是传诵千古的名篇。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母亲在儿子临行前密密地缝衣服,生怕儿子归来太晚,衣服穿破了。这句诗表现了母亲对儿子细致入微的关怀和爱护。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诗人用“寸草心”来比喻儿女对父母的孝心,用“三春晖”来比喻父母对儿女的深恩。这两句诗是全诗的点睛之笔,表达了诗人对母亲的感激之情和报答之心。
孟郊的《游子吟》,是一首脍炙人口的诗歌,也是孟郊诗歌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
这首诗描述了慈母为游子缝衣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母亲的深厚感情,同时也包含了对游子行旅的叮咛。在诗中,诗人将生活中平凡而细小的关爱放大,用朴素的语言以深情的笔触,刻画了母爱的伟大与无私。
诗歌的第一、二句,诗人写母亲为游子缝衣。这两个画面,生动地表现了母亲对远行儿子的浓浓深情与牵挂。
《游子吟》这首诗,朴实无华,深沉真挚,充分表现了游子对自己母亲的无限感激之情和母亲对游子的慈爱之情。诗中既有对母爱的赞颂和感恩,也有对游子的勉励和期望。全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语言质朴而形象,是诗歌中描写母爱的经典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