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郊的《游子吟》是一首感人肺腑的诗篇,真实地反映了中国古代游子在外漂泊思念家乡亲人的情感。这首诗以朴实的语言,深切的感情,表达了游子对母亲的感激之情和对家乡的思念之情,在中国诗歌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此诗写于唐朝贞元十八年(802年)。孟郊在经过几十年的穷困潦倒的生活后,终于在57岁时考中进士,被任命为溧阳县尉。溧阳在今江苏省常州市境内,离孟郊的家乡河南巩义县有千里之遥。
接下来,孟郊又写道:“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这是说,母亲在游子临走时,一针一线地为他缝制衣服,生怕游子归来太晚,衣服磨损了。这两句诗也十分感人,道出了慈母对游子的深切关怀和殷切希望。
接着,孟郊写道:“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这是说,谁说像小草那样的微弱情意,能够报答得了像春晖一样的母亲恩情呢?这两句诗不仅表达了游子对母亲的深深感激之情,也表达了游子对自己的愧疚之情。
最后,孟郊写道:“搴帷拜母河梁头,为母乞巧江南州。”这是说,告别母亲,登上渡河之桥,为母亲祈求福寿安康。这两句诗体现了游子对母亲的深切眷恋之情和对家乡的深切思念之情。
孟郊的《游子吟》是一首千古绝唱,感动了无数读者。这首诗不仅表现了游子对母亲的感激之情和对家乡的思念之情,也表达了游子对自己的愧疚之情和对人生无常的慨叹。在古代,游子在外漂泊,生死未卜,因此对母亲的思念和对家乡的眷恋就更加强烈。孟郊的这首《游子吟》,真实地反映了中国古代游子的这种情感,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