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诗,又称引句、引文、征引,是指在诗词、文章、讲话等中引用前人的诗句、成语、格言等,使之成为自己作品的有机组成部分,以增强作品的说服力和感染力,或使文章更加生动、优美。
一、引诗的作用
二、引诗的出处
引诗的出处有很多,其中最常见的有:
1. 《诗经》。《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收录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的诗歌305首。这些诗歌的内容非常丰富,包括了劳动、爱情、战争、徭役、祭祀、宴享等各个方面。引诗中常用的诗句,如“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等,都出自《诗经》。
3. 汉魏六朝诗。汉魏六朝诗是指汉朝至六朝时期的诗歌。这一时期的诗歌内容非常丰富,包括了政治、爱情、山水、田园等各个方面。引诗中常用的诗句,如“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等,都出自汉魏六朝诗。
4. 唐诗宋词。唐诗宋词是指唐朝至宋朝时期的诗词。这一时期的诗词内容非常丰富,包括了政治、爱情、山水、田园等各个方面。引诗中常用的诗句,如“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等,都出自唐诗宋词。
5. 其它。引诗的出处还有很多,如诸子散文、历史典籍、小说戏曲等。只要是前人的名言警句,都可以作为引诗的出处。
三、引诗的方法
引诗的方法有很多,其中最常见的有:
2. 间接引用。间接引用是指将前人的诗句、成语、格言等改写、化用或借用,使之成为自己的作品的有机组成部分。如杜牧在《泊秦淮》中引用李白的诗句“秦时明月汉时关”,改写为“烟笼寒水月笼沙”,来形容秦淮河的夜景。
3. 化用。化用是指将前人的诗句、成语、格言等融化在自己作品中,使之成为自己作品的有机组成部分。如苏轼在《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化用李白的诗句“疑是地仙太古仙人”,写成“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来表达自己的美好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