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白居易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有僧敲月下门。故宫芜杂生荆棘,只有乌啼鸦不住。知否?多少事,早已灰飞烟灭。
江南多么美好啊,那里的风景我曾领略过。早晨太阳升起,江面的花儿红得像火,春天里江水青得如蓝。怎能不怀念江南呢?
我思念江南,最怀念的是杭州。山寺里,月夜有僧人敲响了月下的门。故宫荒芜杂草,长满了荆棘,只有乌鸦不住地啼叫。你知道吗?那曾经发生过的许许多多往事,如今都已灰飞烟灭了。
白居易晚年定居洛阳时所作。
首句点名江南,并以“好”字领起下文,把对江南的喜爱之情脱口而出。以下四句分咏江南春夏秋冬的胜景,从早晨写到黄昏,从水面写到水底,从静中写到动态,描绘了一幅江南水乡的生动画卷,抒发了诗人对江南的无限思念之情。
颔联写夏日的火红与春日的碧绿,诗人化用谢灵运的诗句“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寥寥数笔就勾勒出一幅生机盎然的江南水乡图。接着用“能不忆江南”一问一答,设问自答,更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
颈联承上,说明诗人曾亲眼目睹江南春夏秋冬的景色。这一联采用排比句式,节奏明快,意境开阔,诗人对江南的热爱之情溢于言表。
诗中所提到的“山寺月中有僧敲月下门”是诗人的虚构,目的是为了衬托江南的安宁与祥和。而“故宫芜杂生荆棘,只有乌啼鸦不住”则是明写故宫的荒凉,实写诗人内心的凄凉,体现了诗人晚年闲居洛阳的孤寂之情。
尾联“知否?多少事,早已灰飞烟灭”借用元稹的诗句“多少事,从来急;天地转,光阴迫。一万年前谁见,后一万年谁知”,感慨时间的易逝,世事无常。诗人通过对江南往事的追忆,抒发了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寄托了诗人对故乡的深厚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