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清文宗道光驾崩,清穆宗咸丰即位,改元咸丰。咸丰同治年间,天下大乱,太平天国运动席卷大江南北,长期战争,民生凋敝,国库空虚。咸丰十年(1860年),英法联军攻陷北京,火烧圆明园。咸丰帝避暑热河,不久病死于承德。后由咸丰帝的独生子载淳继位,改年号“同治”。这首诗是作者于同治初年所作,反映了当时社会动荡不安的状况。
国家衰败了,朝廷腐败不堪,朝廷的官员都好逸恶劳,随意地欺压百姓,造成百姓流离失所。现在,兵祸四起,战乱不断,百姓苦不堪言,哀鸿遍野。连年旱灾,颗粒无收,加上蝗虫肆虐。刚刚从这些苦难中走出来,瘟疫又接踵而至。瘟疫所到之处,死伤无数,就像割草一样。千里荒芜,连只麻雀都难觅踪迹。这正是上天在震怒,降下灾难来惩罚我们啊!
国运衰落,庙堂之上奸佞横行,官吏贪婪腐败,横征暴敛,鱼肉百姓。战乱频仍,狼烟四起,哀鸿遍野,民不聊生。旱灾蝗灾接踵而至,颗粒无收,饥荒遍地。瘟疫肆虐,横行乡里,生灵涂炭,尸横遍野。千里荒无人烟,麻雀都难觅踪迹。上天震怒,降下灾难,惩罚世人。
乙亥:咸丰十一年(1861年)。庙堂:指朝廷。奸佞:奸诈狡猾,两面三刀的小人。鱼肉百姓:比喻官吏贪婪,欺压百姓。狼烟:古代战争时使用的信号。烽火台点燃狼粪,使狼粪所产生的烟柱冲天而起,以示警报。哀鸿:比喻遭受灾难的百姓。鸿:天鹅。因为天鹅通常迁徙于高空,当它们因为伤病而坠落地面时,就会发出凄厉的叫声,因此用来比喻遭受灾难的百姓。蝗灾:蝗虫造成的灾害。蝗虫是一种农作物害虫,繁殖速度极快,所到之处,寸草不生。千里凋零:形容土地荒芜,千里之内没有生机。上天震怒:指上天降下灾难来惩罚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