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亥杂诗
其一
万山不许一溪奔,拦得溪声日夜喧,
到底东流归大海,笑煞旁人费尽心
己亥年是明朝万历四十八年(1620年),是明熹宗朱由校在位的第五年。这一年,由于连年旱灾,导致民不聊生,人心思乱。诗人袁宏道在此背景下写下了《已亥杂诗》这组诗篇,以讽刺统治者昏庸无能,百姓苦难深重。
诗的前两句“万山不许一溪奔,拦得溪声日夜喧”,生动形象地描绘了一幅大自然与人类斗争的画面。万山重重叠叠,阻挡着一条小溪的奔流,使小溪发出了日夜喧闹的声响。这句诗既可以理解为自然现象,也可以理解为人为因素造成的社会现象。
从自然现象的角度来看,万山阻挡溪流,使溪流无法奔流入海,只能在山谷中发出喧闹的声响。这是一种自然界的斗争,也是一种大自然的和谐。溪流虽然被阻挡,但它并没有放弃,而是继续顽强地流淌,最终找到了自己的出路。
从人为因素造成的社会现象来看,万山代表着封建统治者的权力和压迫,溪流代表着被压迫的百姓。封建统治者用各种手段阻挠百姓反抗压迫,使百姓无法自由地生活。但百姓并没有屈服,而是继续顽强地斗争,最终推翻了封建统治阶级。
诗的后两句“到底东流归大海,笑煞旁人费尽心”,表达了诗人对封建统治者的讽刺和嘲笑。封建统治者绞尽脑汁,想尽一切办法来阻挠百姓反抗压迫,但最终还是失败了。百姓就像小溪一样,虽然被阻挡,但最终还是找到了自己的出路,流向了大海。
《已亥杂诗》前两句诗形象生动地描绘了一幅大自然与人类斗争的画面,既可以理解为自然现象,也可以理解为人为因素造成的社会现象。诗人通过对自然现象的描绘,表达了对封建统治者的讽刺和嘲笑,也表达了对百姓顽强斗争精神的赞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