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树桃花一树诗,出自唐代诗人杜甫的《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其三。意思是:一棵桃树开满桃花,桃树上的一朵朵花都像是诗一般美丽。杜甫借桃花喻诗,赞叹诗歌的美丽和美好。唐代以后,文人名士们常常用“一树桃花一树诗”来形容春日赏花吟诗的雅趣。
唐代诗人杜甫的《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其三:
江畔独步寻花
黄四娘家花满蹊,
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
自在娇莺恰恰啼。
诗中有三句写桃树:
一树桃花一树诗,
花开始于清明日,
朱糕半掩琼瑶蕊。
春天是百花盛开的季节,桃花是春天的象征。桃花开花时节,人们常常会外出赏花吟诗。杜甫的《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正是写于这样的背景之下。诗人独自一人走在江边,寻找盛开的桃花。他看到黄四娘家的桃花开得特别茂密,就像是一棵桃树上开满了诗一般。诗人被桃花的美丽所吸引,驻足观赏,流连忘返。他还写下了这首诗,赞美桃花的美丽和美好。
一树桃花一树诗,已经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中一个经典的意象。它象征着春日赏花吟诗的雅趣,也象征着诗歌的美丽和美好。在中国的诗词歌赋中,经常可以看到一树桃花一树诗这样的意象。诗人、词人、作家们常常用它来表达自己对春天的热爱,对诗歌的热爱,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