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枫桥夜泊》是唐代诗人张继创作的七言绝句。该诗以枫桥江畔的秋夜景色为背景,通过描写诗人在船上的泊夜感受,抒发了羁旅他乡的孤独和愁思。
1. 枫桥江畔的自然风光:枫桥位于苏州城外的阊门外,其历史悠久,景色秀丽,是江南重要的水陆交通枢纽。
2. 张继的个人经历:张继曾多次出游远行,在外漂泊多年,内心孤独寂寞。
首句:“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 张继在枫桥的夜泊中,听到乌鸦的啼叫声,看见霜凝大地、枫树与渔火交相辉映,诗人由此感到十分愁绪难眠。
- “月落”与“乌啼”营造出寂寥的氛围,“霜满天”和“枫树渔火”映衬出秋夜的萧瑟与凄凉。
- “对愁眠”表现了诗人羁旅他乡、孤单无依的感受。
颔联:“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 “姑苏城外”指枫桥所在的姑苏城外,是张继夜泊的地方。
- “寒山寺”是枫桥附近的寺庙,以其深夜的钟声而闻名。
- “夜半钟声”是指半夜寺庙的钟声,在寂静的夜里显得格外清脆、深远。
- “到客船”写出了深夜钟声传到客船上,提醒诗人此时的处境,进一步增添了诗人的愁绪和羁旅之感。
颈联:“枫叶荻花秋瑟瑟,主人对影坐灯前。”
- “枫叶荻花”是秋天的象征,描绘了秋天的萧瑟与清冷。
- “瑟瑟”形容秋风吹拂的声音,增强了诗歌的音韵美和意象美。
- “主人”指船上的诗人,“对影坐灯前”说明诗人独自坐在烛光下,感到非常孤独和寂寞。
尾联:“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 “月出”写出了天明时的景象,意味着夜晚的结束。
- “惊山鸟”描绘了山鸟被突如其来的月光惊醒,飞出树林。
- “时鸣春涧中”描写了鸟儿在晨曦中歌唱,给寂静的山涧增添了生机。
- 这两句诗展现了早晨的清新和活力,与上一句“主人对影坐灯前”的孤独和寂寥形成对比,暗示诗人即将离开枫桥,继续他的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