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诗: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解释:
> 诗人苏轼用“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来形容庐山峰峦重叠、千姿百态的景致,然而,当诗人身处庐山中时,却无法看到庐山的全貌,只能看到眼前有限的景色。这正是因为诗人身处庐山中,被庐山的重重山峦所遮挡,无法将庐山尽收眼底。
赏析:
苏轼在西林寺的墙壁上题写了这首七律仄韵诗《题西林壁》,借用庐山这一自然景观,表达了诗人对人生哲理的参悟。这首诗看似是在写庐山,实则是在写人生。诗人从不同角度观察庐山,发现庐山的面貌千变万化,而这正是因为诗人身处庐山中,无法看到庐山的全貌。这让诗人意识到,人在不同的时间和地点,对同一件事物会有不同的看法和理解。而这正是因为人们身处不同的环境中,对事物的认知也会有所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