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晓诗是一首唐诗,作者是孟浩然。这首诗作于唐玄宗开元二十五年(737年)春天,孟浩然当时正在洛阳,因进士不第,正在归途中,途经襄阳时,写下了这首诗。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这一句的意思是:春天,我睡得十分香甜,不知不觉中天就亮了。
“春眠”指春天里香甜的睡眠。“不觉晓”指天已经亮了,而我却还不知道。“不觉晓”表现了诗人睡得香甜,也表现出春天里万物复苏、生机勃勃的美好景象。
这一句的意思是:到处都可以听到鸟儿的欢叫声。
“处处”指各个地方。“闻啼鸟”指听到鸟儿的叫声。“啼鸟”指鸟儿的鸣叫声。“处处闻啼鸟”表现了春天的生机勃勃、鸟语花香的景象。
这一句的意思是:昨天晚上,风声雨声很大。
“夜来”指昨天晚上。“风雨声”指风吹雨打的声音。“夜来风雨声”表现了春天的多变性,也为下一句“花落知多少”作了铺垫。
这一句的意思是:不知道昨夜的风雨打落了多少花朵。
“花落”指花朵凋谢、掉落。“知多少”指不知道。这一句表现了诗人对昨天晚上风雨的惋惜之情,也表现出诗人对春花的热爱之情。
这首诗运用白描的手法,用简单的语言,描绘了春天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喜爱和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