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一和杂诗其五的意思?

首页

一和杂诗其五的意思?

一、杂诗其五的真实背景

《杂诗其五》收录于诗圣杜甫的诗集《杜工部集》中,具体写作时间不详,但从诗歌内容来看,可以推测写作背景为唐玄宗开元二十四年(736年)左右。当时,杜甫正处于仕途失意、生活困顿的状态,在洛阳郊外过着贫困清苦的生活。

二、杂诗其五的意思

这首诗以简练的语言,朴实无华的文字,表达了诗人对乡村生活的向往和对归隐田园的渴望。

首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描绘出一幅生机盎然的春日图景。黄鹂在翠绿的柳树枝头欢快地鸣叫着,一行白鹭展翅飞向蔚蓝的天空。

次句“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描写了诗人所居住的茅屋,窗户可以望见西边的山岭,山岭上白雪皑皑,仿佛千年不化;门前停泊着从东吴而来的船只,仿佛可以通向万里之外的远方。

第三句“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描绘了黄昏时分江面上日出时江水被映成红色的壮丽景色,也描绘了春天时节江水碧绿如蓝的秀丽景致。

第四句“能不忆江南”,表达了诗人对江南美好风光的思念之情,也表达了诗人对回归故乡的渴望之情。

“江南”在唐代诗歌中是一个极其常见的意象,它象征着美景、富饶和安宁。杜甫在洛阳期间,曾多次表达过对江南的向往之情。比如,他在《春望》中写道:“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在《蜀相》中写道:“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第五句“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表达了诗人对渔樵闲适生活的羡慕之情。

渔樵是唐代诗歌中常见的意象,他们通常被描绘成清贫闲适、怡然自得的形象。杜甫在洛阳期间,曾多次表达过对渔樵生活的向往之情。比如,他在《陪郑广文游何将军山林》中写道:“山深闻雨声,林幽见鹿迹。茅斋春睡美,野老秋容寂。遇酒且相对,闻琴不复弹。布衣多旷思,脱俗为忘言。”在《渔翁》中写道:“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

第六句“吾亦欲往从之,老病有谁怜?”表达了诗人对自身老病缠身、无人怜爱的凄凉境况的感慨。

第七句“江村独归处,寂寞罾烟寒”,勾勒出一幅凄凉萧瑟的秋景图。

江村是唐代诗歌中常见的意象,它象征着偏僻、荒凉和贫穷。杜甫在洛阳期间,曾多次表达过对江村的凄凉情怀。比如,他在《秋兴八首》中写道:“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在《秋雨叹》中写道:“秋雨其如人意好,黄昏庭院一霎凉。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珠帘半卷西风冷,隔座斜横阅画图。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第八句“渔翁对月",表达了诗人对渔翁自由自在、不受世俗束缚的生活方式的向往之情。

渔翁是唐代诗歌中常见的意象,他们通常被描绘成清贫闲适、怡然自得的形象。杜甫在洛阳期间,曾多次表达过对渔翁生活的向往之情。比如,他在《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中写道:“黄师塔前江水东,春光懒困倚微风。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映白蘋。”在《渔父》中写道:“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第九句“自言得我诗”,表达了诗人对自己的诗歌创作才能的自信。

杜甫自幼聪慧,饱读诗书,诗歌创作才华横溢。他在洛阳期间,曾写下了大量脍炙人口的诗歌,这些诗歌不仅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也表达了诗人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第十句“相见赠编笠”,表达了诗人对渔翁的尊敬和友爱之情。

渔翁是一个朴实、善良、勤劳的人。杜甫与他相见之后,对他产生了深深的敬佩之情。他将自己的诗歌赠送给渔翁,以此表达自己的敬意和友爱。

诗人杜甫的一生是坎坷的,生活中充满了磨难和挫折。但他却始终保持着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的向往。这首《杂诗其五》就是他对美好生活的一种憧憬和向往。

热门工具

Copyright© 名字网-专业婴儿宝宝起名网站!闽ICP备202200016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