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从横向看,庐山就像一道横亘的山岭;从侧面看,它又像一个高耸的山峰:从远处看,庐山高大巍峨;从近处看,它又显得秀美清丽。不同位置,不同距离,人们看到的庐山也各有不同。
之所以认不清庐山的本来面目,就是因为身处庐山之中,看的角度受到限制,难以窥其全貌。
这首诗通过对庐山的不同观察角度和距离而引起的庐山面貌不同现象的描写,深刻阐述了“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的道理,也表现了诗人站得高、看得远的旷达胸怀。
诗的首句“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从不同的角度和距离观察庐山,看到的景象也不同。这说明庐山是一个多姿多彩的山,从不同的角度和距离观察,它都会呈现出不同的面貌。
诗的第二句“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则是说由于身处庐山之中,对庐山的面貌看得不够全面,所以无法真正认识庐山的本来面目。这说明一个人如果身在其中,往往会因为对事物看的角度不够全面,而无法真正认识事物的本来面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