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描写了僧人夜宿山寺后发现自己对名利看淡,愿意安于寺庙生活的转变。
1.
> 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 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诗中僧人所住的危楼很高,高到抬手就能摘下天上的星星。在这样的高处,僧人不敢高声说话,害怕惊动天上的神仙。这展现了佛境的幽深宁静。
2.
> 出门沧海阔,赢得几斛珠。
> 愧我生无补,遂从物外游。
僧人走出寺庙,看到辽阔的沧海,想到他在俗世里孜孜不倦地追求名利,就像在大海里捞珍珠一样,即使得到很多,心里依然是空虚的。僧人意识到自己一生都没有做出什么有益的事,因此决定抛弃名利,回归山寺,过一种超然物外的生活。
3.
> 夜宿山寺中,秉烛待晨光。
> 觉来身自轻,唯觉鬓丝霜。
诗人夜里住在山寺中,秉烛夜读,一直到天亮。他醒来后,感到身心轻盈,只有鬓角的头发苍白了。这说明僧人已经皈依佛门,找到了心灵的归宿,因此身心都得到了解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