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诗人杜甫的《夜书所见》写于安史之乱后,诗人于成都草堂定居后,时时过着饥寒交迫、漂泊无依的悲惨生活,常在夜间起来,对月读书。诗中描绘了月夜里诗人苦读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乱世时局的忧虑以及对安居乐业的渴望。
窗前一夜风,书卷尽知再。
墨染衣衫一榻月,灯摇岁序半庭灰。
铁马佛狸同冻死,征人冻结朔风来。
汉家陵阙空箫管,秦地孤城戍鼓哀。
1. 窗前一夜风:诗人写诗时正值秋冬交替时节,夜晚的秋风寒凉刺骨,诗人因此而无法安然入睡。
2. 书卷尽知再:诗人利用月下读书来消磨时光,希望能从书本中找到些许安慰。
3. 墨染衣衫一榻月:诗人读书读到深夜,月光透过窗户照在书桌和诗人的身上,宛如为他披上了一件墨色的外衣。
4. 灯摇岁序半庭灰:灯火摇曳,光影幢幢。诗人在灯下读书,一个晚上过去了,灯油已燃尽了一半,只剩下半庭的灰烬。
5. 铁马佛狸同冻死:诗人将唐朝军队和吐蕃联军比作“铁马”和“佛狸”,说他们都在严寒中冻死了。
6. 征人冻结朔风来:“征人”指戍边的士兵。他们长期戍边,在严寒中冻死,让人心痛。
7. 汉家陵阙空箫管:汉朝的陵墓和宫殿早已荒芜,曾经热闹繁华的景象不复存在。
8. 秦地孤城戍鼓哀:秦地的城池孤零零地矗立着,戍鼓声声,显得格外悲凉。
这首诗通过描述诗人夜间读书的情景,展现了诗人对乱世时局的忧虑以及对安居乐业的渴望。诗人通过对月读书来消磨时光,希望能从书本中找到些许安慰。然而,诗人从书中看到的却是乱世时局的悲惨景象。诗人将唐朝军队和吐蕃联军比作“铁马”和“佛狸”,说他们都在严寒中冻死了。诗人也描写了戍边士兵的悲惨境遇,他们在严寒中冻死,让人心痛。诗人还描写了汉朝陵墓和宫殿的荒芜以及秦地城池的孤寂,这些都让人感到无限的凄凉和悲伤。
总的来说,这首诗是杜甫在安史之乱后的苦闷心情写照。诗人虽然对乱世时局感到忧虑,但他对安居乐业的生活仍然充满渴望。诗人通过诗歌表达了自己的忧虑和渴望,希望能引起人们的共鸣,并促使人们共同努力,结束乱世,实现安居乐业的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