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乐村于诗是宋代诗人李清照所作的一首词,原题为《清平乐·村居》。该词写于靖康元年(1126年)金兵攻破汴京后,李清照随丈夫赵明诚颠沛流离,辗转来到江南一带。当时,李清照夫妇生活贫困,寄居在农村。这首词就是李清照在农村生活期间所作,反映了她的生活状况和内心情感。
村居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这首词描写了乡村生活的闲适和平静,也表现了诗人对农村生活的热爱。上片写村居的环境和风光,下片写村中人物的活动,语言清丽流畅,意境闲适美好。
词的上片,以“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两句,描绘出一幅宁静优美的乡村画面。茅檐低小的房屋,青青的草地在溪水边生长,环境幽雅清静,令人心旷神怡。接着,“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两句,写诗人与村中老翁老媪饮酒闲聊的情景。醉酒之后,吴侬软语听起来格外亲切美好,诗人与老翁老媪谈笑风生,其乐融融。
词的下片,写村中人物的活动。“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两句,写大儿子在溪东锄豆,二儿子正在织鸡笼。诗人用简短的语言,勾勒出两个孩子的忙碌身影,展现了农村生活的勤劳和朴实。接着,“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两句,写诗人最喜小儿顽皮可爱,躺在溪边剥莲蓬吃。诗人用“亡赖”一词,表现了小儿的天真烂漫和无忧无虑。
这首词语言清丽流畅,意境闲适美好。诗人通过对乡村生活的描写,表达了对农村生活的热爱和向往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