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万里《雪晴》:
落尽琼花天不惜,封条此际送春风。
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色三分二分寒。
东风无力百花残:写春光已去。
这首诗作于南宋宁宗庆元二年(1196)春,作者时年四十四岁,在江西赣州任通判。赣州位于江西南部,冬寒夏热,春回较迟。这年春天,大雪纷飞,直到三月初雪才停。诗人登上城楼,欣赏雪后初晴的景色,写下了这首诗。
诗的首联“落尽琼花天不惜,封条此际送春风”,写雪后初晴的景色。大雪之后,满地都是积雪,洁白无瑕,宛如琼花盛开。然而,天公却不珍惜这美丽的琼花,一阵春风吹过,将积雪融化殆尽。这里,“天不惜”三个字,形象地写出了天公对琼花的无情与冷漠。
诗的颔联“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色三分二分寒”,写春光已逝,天气仍然寒冷。东风无力,吹不散残留的积雪,百花凋零,春色寥落。此时,春色已经过去三分之二,只剩下三分之一了,而天气却仍然寒冷异常。这里,“东风无力”和“春色三分二分寒”两个短语,形象地写出了春天即将结束,天气仍然寒冷的景象。
诗的尾联“不是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写出梅花耐寒不畏,方能来年报春。梅花在经历了严寒的考验之后,才能开出芳香扑鼻的花朵。这里,“不是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两句诗,形象地写出了梅花耐寒不畏,方能来年报春的精神,也表达了诗人对梅花精神的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