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雨蒙蒙,出自唐代诗人杜甫的《春望》。这首诗以优美的语言,描写了诗人在春天看到被烟雨笼罩的田野和村庄,所感受到的寂寥和思乡之情。
全诗如下: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这首诗的第一句,写出了诗人在国破家亡后的感慨。国家破败了,但是山河还在,春天依旧来临,草木依然茂盛。诗人看到这样的景象,不禁感到一阵悲凉。
第二句,写出了诗人看到花草时的心情。他看到花草,就仿佛看到了自己流下的眼泪。他看到鸟儿,就仿佛听到了自己思念家乡时的心跳。
第三句,写出了诗人对战争的厌恶之情。他看到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不禁感到一阵愤慨。他痛恨战争,痛恨它给人民带来的灾难。
第四句,写出了诗人的衰老和对家乡的思念之情。他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他已经老了,头发也白了,他思念家乡,但是却无法回去。
整首诗,抒发了诗人对国破家亡的深切悲痛之情,对战争的厌恶之情,以及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烟雨蒙蒙”这个词,在诗中用来形容春天里被雨水笼罩的田野和村庄。烟雨蒙蒙,给人一种朦胧、寂寥的感觉。这个词,很好地烘托了诗人当时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