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首描写春天的诗。诗人用丰富的想象力和生动的语言,描绘了春天万物复苏的景象,表达了对春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这首诗作于唐朝开元十三年(725年)春。这年春天,诗人在长安城外郊游,看到一片美丽的春光,不禁诗兴大发,写下了这首诗。
首联“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写杨柳。碧玉妆成,比喻杨柳长出新叶,碧绿如玉。一树高,形容杨柳高大挺拔。万条垂下绿丝绦,形容杨柳枝条柔软细长,随风飘动,宛如绿色的丝绦。
颔联“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写春风。不知细叶谁裁出,形容春风吹拂,杨柳抽出新叶,生机盎然。二月春风似剪刀,比喻春风像一把剪刀,把杨柳叶剪得细细的,薄薄的。
颈联“春风不度玉门关”写边塞的春天。春风不度玉门关,形容边塞的春天来得迟,而且很短暂。玉门关,在今甘肃省敦煌市西,是古代中原通往西域的要道。
尾联“却怕春风归去后,北归雁起秋声寒”写诗人对春天的不舍之情。却怕春风归去后,北归雁起秋声寒,意思是说,我害怕春天过去后,北方的候鸟就要南飞了,到那时,秋风萧瑟,天气寒冷,让人感到凄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