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注释:
1. 丞相祠堂:指诸葛亮祠堂。
2. 锦官城:今四川成都。
3. 柏森森:形容柏树茂密的样子。
4. 碧草:青草。
5. 春色:春天的景色。
6. 隔叶黄鹂空好音:黄鹂鸟隔着树叶歌唱,但是声音听不真切。
7. 三顾频烦天下计:指刘备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商讨天下大事。
8. 两朝开济老臣心:指诸葛亮在蜀汉和魏国两个朝代都为国尽心竭力。
9. 出师未捷身先死:诸葛亮在率军北伐时病逝于五丈原,未能实现统一中原的愿望。
10. 长使英雄泪满襟:英雄们为诸葛亮的死而流泪。
赏析:
这首诗是杜甫在参观诸葛亮祠堂后所作。诗中,杜甫对诸葛亮的一生进行了高度的赞扬。他称诸葛亮为“老臣”,赞美他的忠心耿耿,鞠躬尽瘁;他称诸葛亮为“英雄”,赞美他的文韬武略,功勋卓著。
诗的前两句,杜甫描写了诸葛亮祠堂的景象。祠堂位于锦官城外,周围柏树茂密,青草碧绿,黄鹂鸟在树上歌唱。这些景物显得十分幽静,与诸葛亮淡泊名利、一心报国的品格相得益彰。
这首诗语言朴实无华,感情真挚,充分体现了杜甫对诸葛亮的崇敬之情。